01 設備管理中使用部門權屬不清,核算方法應該加強
通常情況,醫院總務科負責管理房屋建筑物、家具用具、交通設備等單位價值1000元以上的資產,而器械科負責專業設備管理,單位價值在1500元以上。信息中心負責網絡、電腦、軟件等的維護保養工作。但在現實中,各個醫院的管理分工不盡相同,總務科和醫療設備科有交叉管理的區域,比如消毒柜、打印機、洗衣機等;醫療設備科與信息中心也有職責不清的狀況,比如電腦和打印機的安裝維護等。因此常出現網絡信息中心把電腦安裝維修保養工作推給器械科。多頭管理和交叉管理會導致出現權責不清、互相推脫的狀況,使用科室不設立專門的醫療設備管理人員,責任無法落實到人,致使管理混亂,甚至影響工作。
醫療設備價值大、科技性高,更新快,對其資質審核嚴格,必須產品注冊證及相關資質齊全,能溯源,而新會計制度采用歷史成本法核算其原值,醫療設備一般按六年直線法計提累計折舊,不像企業會計制度要求可以采用年數總和法或者雙倍余額遞減法等計提累計折舊和資產減值準備,所以導致設備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相背離,不能真實反映醫療設備凈值。
02 設備購置論證不充分,醫院資產內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
有些醫院在專業設備購置前沒有嚴格按照購置流程,沒有進行社會和經濟效益方面的可行性論證,或者雖然組織專家進行了論證,但是在各方面論證不充分,或者論證方向不明晰,數據不準確,致醫院盲目購進了科技含量低、質量差的設備,使用過程中使用效率低和維修成本增加,甚至出現閑置的現象,降低了醫療設備應有的價值和效益。
醫療設備管理的業務流程一般分取得、驗收、日常維護、資產處置四個環節,風險較多,比如驗收敷衍導致醫療設備質量不符合要求,影響設備使用;操作不當導致設備出現故障和維修費用的增加,醫院內控制度缺乏針對醫療設備的購置、保管、使用、維護、調撥、報廢、盤存等的有效控制措施,造成醫療設備管理的混亂,設備資源浪費嚴重。
有些醫院不按國有資產管理制度以及新會計制度要求至少每年一次對設備全面清查盤點,只在有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需要時才粗略盤點,清查時只關注有沒有設備,對設備的存放、使用、定期保養、維護情況、調撥和使用效能監控不力。
在實際工作中,由于設備管理人員的疏忽,責任心不強,存放地點標識不清,隨意亂放,時常出現不該處置的設備非正常損毀,致使設備的流失嚴重。同時,也存在著對使用期滿、正常報廢且履行完報廢審批手續的設備卻沒有及時進行資產處置,處置收入沒有及時上交國庫的情況,有些醫療設備由于設備使用部門無專人保管,導致醫療設備找不到,設備丟失后無人可追責。
醫療設備管理需要實施全員全過程管理,醫院領導重視是管好醫療設備的關鍵,加強全院職工法律法規、業務知識、管理知識、醫學知識等方面的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使職工管好用好設備,讓每臺醫療設備物盡其用,為醫院的經濟發展提供物質保障。
國有資產應遵循"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分級負責,責任到人"的原則,制定資產管理制度,組織清產核資等;醫療設備科負責產品注冊證及相關資質齊全的醫療設備的審批、購置、驗收、調劑、維護、設備修理以及醫療設備的臺賬登記工作,分管技術的工程師進行報廢情況鑒定,大型設備購置要集體決策;使用科室明確管理責任人,責任人一般應為各科室主任或護士長;財務部門負責設備科資產的總賬管理,籌集所需采購資金;各部門明確分工,各負其責,避免交叉管理或者多頭管理,有利于國有資產的歸口管理和高效率使用。
根據政府采購法招標購入各類設備,必須履行請購、論證、詢價、公開招標等流程。醫療設備科根據年終預算編制醫療設備購置計劃,報醫療設備管理委員會討論,由分管院長審查、院長批準報院務會后執行。醫療設備管理委員會通常由院領導和各科室主任組成,購置前,應由使用科室根據預算提出設備申請并進行可行性分析論證,報請院領導審批,保證購置醫療設備的必要性和經濟性,醫院要嚴格按醫療設備采購流程執行,重大的大型設備采購應實行單位領導班子集體決策,防止舞弊腐敗發生。
引進大型醫療設備不僅要重視前期科學論證評估,更要在后期建立核算和控制制度,嚴格進行醫療設備生命全周期的動態監測和管理控制,明確管理和使用責任人,請廠家工程師對操作人員進行培訓,與優質第三方簽訂維修保養合同,諸如CT 的日常維修保養、手術室的層流凈化保養等重要事項,確保大型醫療設備運行良好,保證大型醫療設備運行數據的準確性。每年要對大型醫療設備進行單機成本效益考核管理,對單機進行使用質量年度考核,保證各單機設備的服務人數、應用率、業務收入、患者滿意度。確保大型醫療設備的良好運轉,有效增加醫院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隨著醫院的不斷發展,業務的不斷調整,時常有增加新科室和拆分重組科室以及科室布局調整的情況,建議醫院調整前通知醫療設備科及調整科室對相關醫療設備進行調撥程序處理,及時調整醫療設備臺賬,確保醫療設備臺賬與使用科室醫療設備相一致。醫院應嚴格執行財產清查和盤點制度,組織相關人員至少每年1次對醫療設備進行全面清查,發現的盈虧設備,按規定和程序進行報批,確保賬賬相符,賬實相符。
由于使用年限久遠等原因,各科室需報廢退役的醫療設備,應填制貴重醫療設備報廢申請表。依據醫院國有資產管理制度,規定醫療設備使用六年以內的不允許申請報廢。超出使用年限的醫療設備,由使用科室提出報廢申請,醫療設備科維修人員鑒定簽字,設備科及財務科寫出意見,由醫療設備管理委員會研究,報院領導批準后交付醫療設備科匯總,登記報廢醫療設備名稱、規格、產地、購入日期、單價、金額以及存放地點,并安排有關人員進行拍照并且分門別類留存檔案,然后報財務科辦理固定資產報廢的相關流程。在上級財政部門批復前,待報廢醫療設備應指定專人負責管理,不允許私自處理變賣;在財政部門批復后,變賣待報廢醫療設備的凈值收入上交醫院,財務科和設備科依據批復進行減財務總賬和醫療設備臺賬處理,從而確保醫院資產的真實完整。
04 加強醫療設備管理信息系統,使用軟件信息化管理醫療設備
智能時代已經來臨,預計到2025年,基礎財務都會被機器人替代,引進智能是大勢所趨,不僅可以減少財務人員的基礎性工作,還能在各方面提升財務人員的自身價值,由記賬會計向管理會計轉變,幫助醫院開源節流,拓寬醫院利潤渠道。醫療設備科工作量大且繁多,構建一個各科室能共享信息資源的平臺,把醫院醫療設備的采購、入庫、領用、調撥、維修、報廢、清理等環節與各使用科室、財務部門與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有效連接,規范流程,充分對醫療設備的生命全周期實施動態管理和全面控制。
醫院應根據醫院實際情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內控制度,對醫療設備的內控進行加強,建立實施崗位責任制,合理保證公立醫院的良好運營,做到申請和審批、審批和執行、執行和監督等不相容職務相分離,做到采購、保管、會計記錄相分離,定期對醫療設備的安全完整、經濟效益及賬務處理進行審計,提高設備的營運收益。
醫院出租出借設備或用設備擔保應報同級財政審批,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惡意侵占、盜用、以個人名義出租出借獲利、未經審批變賣處置以及故意毀壞醫療設備的違法行為對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致醫院嚴重損失的還應追究其法律責任。
總之,從財務管理的視角來加強醫療設備管理,能提高資產使用效能,保證醫療服務,節省病人費用,從而保證醫療設備物盡其用,減少國有資產流失,促進醫院的快速健康發展。
加強醫院醫療設備的動態管理,提高醫療設備的使用效率,加強醫療設備管理信息系統,使用軟件信息化管理醫療設備是大勢所趨,在實踐中逐步完善國有資產的管理,提高醫院核心競爭力。